育苗期或秧田期
水稻幼苗容易受到低溫,、病蟲害的影響,,影響發(fā)芽率與幼苗素質,,一般需要通過種子處理防治病蟲害及生理性病害,。 水稻立枯?。禾镩g癥狀主要表現(xiàn)為出苗后秧苗枯萎,容易拔斷,,莖基部腐爛,,有爛梨味,,發(fā)病較重的整片死亡,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霉狀物,。在水稻2~3葉期易發(fā)生,。 苗瘟病:水稻苗瘟發(fā)生于秧苗3葉期間,,主要由種子帶菌引起,,病株基部變黑褐色,上部呈黃褐色或淡紅色而枯死,。 惡苗?。翰」攘2ズ蟪2话l(fā)芽或不能出土。苗期發(fā)病病苗比健苗細高,,葉片葉鞘細長,,葉色淡黃,根系發(fā)育不良,,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,。旱育秧較水育秧發(fā)病重。 稻薊馬:體長l~1.3毫米,,黑褐色,,頭近似方形,有明顯趨嫩綠稻苗產卵習性,,卵散產于葉脈間,。秧苗期、分蘗期和幼穗分化期,,是薊馬的嚴重為害期,,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重。 防治措施:針對苗期病蟲害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通過種子處理進行防治,,常用的成分有噻蟲嗪,、咯菌腈、精甲霜靈,、咪鮮胺,、惡霉靈等成分。
幼苗期 幼苗期的水稻主要受雜草的危害,,在水稻播種后第7~10天會有第一個出草高峰,,雜草以稗草、鴨舌草為主,,千金子的發(fā)生還會晚3天左右;第二出草高峰在播種后第20天左右,,以闊葉雜草和莎草為主。 幼苗期的雜草防治,可以通過苗前封閉與苗后莖葉處理,。 苗前封閉以30%丙草胺(加安全劑)100毫升處理,,注意要在水稻催芽后播種,保證水稻有根系吸收安全劑,。 苗后處理針對稗草,,可以選擇25克/升五氟磺草胺、4%五氟磺草胺·吡嘧磺隆,、二氯喹啉酸或者雙草醚或27.5%二氯.雙草醚,,后兩者注意使用時期,要在幼苗較大后施藥,,否則容易產生藥害,。前兩者兼治部分闊葉雜草。 針對千金子:選擇10%氰氟草酯水乳劑或者乳油劑型防治,,前者更環(huán)保,。
黑條矮縮病:由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,,其傳毒介體主要是白背飛虱,。水稻發(fā)病后典型表現(xiàn)為植株矮縮、葉色深綠,、葉背及莖稈出現(xiàn)條狀乳白色或蠟白色,,后變深褐色小突起、高位分蘗及莖節(jié)部倒生氣須根,、不抽穗或穗小,,結實不良。劍葉或上部葉片可見凹凸的皺折,,一蔸中有1根或幾根稻株比健株矮1/3左右,,半全穗。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蘗前的苗期,,秧苗期和本田初期,,拔節(jié)以后不易感病。最易感病期為2~6葉期,。水稻苗期,、分蘗前期感染發(fā)病的基本絕收。 防治方法:主要通過防治白背飛虱控制病害發(fā)生,。用25%噻嗪酮,、50%吡蚜酮、80%烯啶·吡蚜酮等進行防治,。直播田在播種后7~10天用藥,。
分蘗期拔節(jié)期 紋枯?。河址Q云紋病。苗期至穗期都可發(fā)病,。葉鞘染病在近水面處產生暗綠色水浸狀邊緣模糊小斑,,后漸擴大呈橢圓形或云紋形,,中部呈灰綠或灰褐色,,濕度低時中部呈淡黃或灰白色,中部組織破壞呈半透明狀,,邊緣暗褐,。發(fā)病嚴重時數(shù)個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,呈不規(guī)則狀云紋斑,,常致葉片發(fā)黃枯死,。 防治方法:可以選擇240克/升噻呋酰胺或者30%己唑醇,或井岡蠟芽桿菌,。噻呋酰胺安全性高,,速度快,持效期長,。
二化螟:水稻分蘗期,,第一代二化螟開始危害水稻。以幼蟲為害水稻,,初孵幼蟲群集葉鞘內為害,,造成枯鞘,3齡以后幼蟲蛀入稻株內為害,,水稻分蘗期造成枯心苗,。 防治方法:二化螟的防治注意結合農業(yè)防治技術與藥劑防治。早春提早灌水翻耕,,在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,,灌水淹沒稻樁3~5天,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,,減少發(fā)生基數(shù),。當枯鞘叢數(shù)達到5%~8%時,可以采用藥劑防治,,選擇內吸性強,,持效期長的產品,并配合速效性好的產品,,可以到達******防治效果,。20%氯蟲苯甲酰胺建議用量10~15毫升/畝,或者10%阿維菌素·氟蟲雙酰胺,,一般用2~3次,,對于抗性強的地區(qū)需要組合殺蟲單,阿維菌素,阿維菌素·毒死蜱等使用,。 大齡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和莎草:這時的大齡禾本科雜草主要是稗草和千金子,,防治難度大,需要增大五氟磺草胺,、氰氟草酯,、噁唑酰草胺等產品的用量進行防治。對于大齡闊葉雜草和莎草,,可以用滅草松進行防治,,對于密度大,草齡大的情況,,需要配合2甲4氯或者氯氟吡氧乙酸進行防治,,但是要注意2甲4氯需要在水稻拔節(jié)之前使用,否則容易產生藥害,。
孕穗抽穗期 稻飛虱:稻飛虱屬于遷飛性害蟲,,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虱、白背飛虱和灰飛虱三種,。危害較重的是褐飛虱和白背飛虱,,早稻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,后期以褐飛虱為主;中晚稻以褐飛虱為主,。 防治方法:80%烯啶蟲胺·吡蚜酮,、50%吡蚜酮、48%毒死蜱,、26%吡蟲啉·敵敵畏等產品皆可防治,,其中80%烯啶·吡蚜酮殺蟲譜廣,可以防治三種飛虱,,擊倒速度快,,并且持效期長,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更穩(wěn)定,。在稻飛虱大爆發(fā)的情況下,,需要增加藥量增加用水量,或者組配一定量的毒死蜱或敵敵畏使用,。
稻縱卷葉螟: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,,以幼蟲為害水稻,綴葉成縱苞,,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,,僅留白色下表皮。苗期受害影響水稻正常生長,,甚至枯死;分蘗期至拔節(jié)期受害,,分蘗減少,,植株縮短,生育期推遲;孕穗后特別是抽穗到齊穗期劍葉被害,,影響開花結實,,空殼率提高,千粒重下降,。 防治方法:5%阿維菌素,、10%氯蟲苯甲酰胺、10%阿維菌素·氟蟲雙酰胺,、33%甲維毒死蜱等,。
二化螟:第二代二化螟開始發(fā)生危害,,防治方法同分蘗拔節(jié)期,。 稻瘟病:水稻揚花灌漿期,,由于氣候條件適宜,,水稻很容易發(fā)生稻瘟病中最嚴重的穗頸瘟,發(fā)生在水稻穗頸部位,。穗頸瘟初期形成褐色小點,,擴展后使穗頸部變褐,造成枯白穗,。發(fā)病晚的造成秕谷,,減產嚴重。分蘗期陰雨連綿形成高濕,、低溫,、寡照的環(huán)境,會降低水稻抗病性,。抽穗期前后為連雨天氣,,降雨日多,降雨次數(shù)多,,形成高濕,、低溫、寡照條件,,有利病菌孢子萌發(fā)與侵入,,低溫寡照條件使穗頸瘟、節(jié)瘟,、谷粒瘟發(fā)生較重,。同時施用氮肥過多、過晚,,經常冷水灌,、深水灌等,,會降低水稻抗病力,均可加重病情,。 防治方法:穗頸瘟的藥劑防治抓住關鍵生育期,,破口5%和齊穗期兩次預防??蛇x用75%三環(huán)唑25克/畝,、40%富士一號乳油100ml/畝,在破口5%時結合穗頸瘟的預防加5%井岡霉素預防稻曲病,。
稻曲?。涸摬≈话l(fā)生于水稻穗部,為害部分谷粒,。受害谷粒內形成菌絲塊漸膨大,,內外穎裂開,露出淡黃色塊狀物,,后包于內外穎兩側,,呈黑綠色,初外包一層薄膜,,后破裂,,散生墨綠色粉末,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,。稻曲病產生毒素,,污染谷粒,嚴重降低稻谷的商品性,。 防治方法:稻曲病以預防為主,,******時機一是全田1/3以上莖稈最后一片葉子全部抽出,即俗稱“大打包”或者“大肚期”時用藥(約距出穗時間7~10天左右),,此時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;二是破口始穗期,,一般提前3~5天用藥。用86.2%氧化亞銅或者戊唑醇,、井岡霉素,,配合三環(huán)唑一起使用防治稻瘟病。
|